中新網甘肅新聞11月21日電 近日,甘肅科技集團碳中心發起的國家團體標準《飛天碳信用管理與標識指南》在蘭州順利通過評審。該標準與國際通常做法接軌,創新提出國內首個碳普惠項目標準,將有力促進碳信用指標進入國內外碳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自愿碳減排要素市場的有益嘗試。
評審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黨委書記殷學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等11位行業知名專家參加評審。專家組通過聽取匯報、資料審查、質詢答疑、充分討論等環節,對標準給予高度評價。
馬愛民表示,標準立足全國雙碳需求,率先提出一個核證碳減排項目的信用共識,具有創新引領作用,是自愿碳減排市場的有益探索和嘗試。賓暉認為,借助標準可以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飛天碳信用機制品牌,提升中國碳標準的話語權。
其他專家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最后達成一致評審意見:《飛天碳信用管理和標識指南》是我國首個服務全社會碳普惠需求的標準,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愿碳減排交易市場形成互補,并可與國際碳市場需求接軌,充分考慮了市場的復雜性和多維度性,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適用性和規范性。
本次評審會創新采用碳中和模式,會議過程產生的2984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已由北京碳寶科技公司贊助等量的碳減排產品在飛天碳平臺進行抵消,實現會議碳中和并頒發證書。
碳中心將按照會議要求加強項目方法學、管理標識細則、注冊登記系統等體系建設工作,盡快報批推進標準早日發布實施。并堅持以促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為目標,加大標準推廣力度,深度挖掘生態資源綠色價值,通過飛天碳指標交易、飛天碳中和行動,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實現更大經濟效益,全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省建材院等單位相關專家參加評審,部分企業代表列席會議。(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