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沿著黃河“橋”見你】百年鐵橋看變遷 畫里的中山橋你可曾見過?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
張盈是蘭州市畫老房子的畫家,她利用一張拍攝于1937年的中山橋老照片,畫出了1937年的蘭州中山橋。
時光荏苒,轉眼百年,中山橋已裝點了璀璨風光,在歷史深處扮靚城市的夜色,成為外地游客來蘭必去的旅游打卡點。
而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張盈也喜歡沿著黃河散步,去畫風景、畫橋梁,轉眼就收藏了城市的歷史,也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蘭州中山橋被譽為黃河第一橋,黃河之水把蘭州分成了兩半,而中山橋所在的位置恰好扼守咽喉。
1908年5月9日,蘭州黃河鐵橋工程正式開工,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建設完成,所有的建材都是從天津運至蘭州,1909年8月19日,蘭州黃河鐵橋竣工通行。
中山橋長233.5米,總寬8.36米,北側是白塔山,南側則為中山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老橋,自2013年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百年過去,中山橋經歷了風吹雨打、車船碰撞和戰爭的洗禮,仍舊傲然立于黃河之上,見證著蘭州蛻變和發展。
張盈說,她收集的老照片,中山橋還有牌坊,旁邊有擺攤的小販,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息。她小心臨摹,盡心還原,希望保存那個年代的時光,讓人們透過一幅幅畫去走進一段歷史。
如今,中山橋已是百年網紅橋,由于悠久的歷史而吸引著游客前來打卡,和中山橋合影也成為游客打開蘭州的一種方式。
今年暑期,中山橋更是成為人山人海的旅游景點,見證著一座城市的快樂與溫情。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蘭州再迎旅游高峰,熱情好客的蘭州人用無人機秀迎接全國游客,其中就有虛擬中山橋與百年中山鐵橋邂逅的經典畫面,時空仿佛穿越,帶來夢幻的視覺體驗。
張盈認為自己是一個懷舊的人,畫了很多老房子也畫了黃河母親,水車等沿著黃河行走就能發現的元素。
張盈說,城市更新很快,有些記憶會隨著高樓大廈一起消失,面對城市的變遷,最好的懷舊就是畫下來,用柔和的色彩記錄下來。
在張盈關于黃河橋的畫作中,有兩張時代印記明顯。
一座是柴家臺黃河懸索吊橋,這座橋位于蘭州市西固區西柳溝街道柴家臺村,柴家峽水電站下游約3公里處,是當時柴家臺村民出行跨黃河的唯一通道。
柴家臺黃河懸索吊橋建成于1977年,橋長180米,橋面全寬2.85米,是當時蘭化公司為方便黃河北岸農場的職工出行而修建,機動車一直無法通行。2008年底,西固區對該橋進行了一次加固、提載,使得該橋最大承載力為機動車單車通行,單車總重達3噸,基本滿足了居民生活需求。吊橋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標語仍然醒目,成了這座吊橋上歷史的印記。
另一座蘭州黃河大橋位于蘭州市區中心,因其位于城關區,且是蘭州在黃河城關段修建的第一座跨黃河公路大橋。所以,大家習慣上稱其為城關黃河大橋。橋長307米,于1979年通車。它是中國人自行設計修建的第一座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橋,也是當時蘭州城市建設的優秀代表作之一。
80后、90后的蘭州人小時候都被蘭州黃河大橋橋北蘭州大橋飯店的筵席征服過味蕾,如今躋身金城老字號的大橋飯店依舊臨河而立,濃郁西北特色的蘭州美食也走得越來越遠。多年前,橋南的蘭州兒童公園是我們童年的最愛,最受歡迎的小火車、大飛機、碰碰車,幾乎每一個80后蘭州娃的家里都有一張與大飛機的合影。
1987年,在大橋南端兩條引道交叉處修建“絲綢古道”石雕。它們與蘭州黃河大橋共同組成了蘭州市的一個新景點。
張盈的蘭州黃河大橋只是一個部分,卻足以證明橋梁建設者的匠心,那就是飛天元素的護欄。
張盈說,直到現在飛天元素的護欄依然存在,用細節處的經典見證著城市的變遷。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京ICP備:05004340號-1]